给鱼儿运用十指刮痧,我并不强求一定要出痧,每次都是刮起一条条的红印就可以了,基本是1遍,有些皮肤没刮到的,再补刮一刮。虽然说6岁以下的小孩不宜刮痧,但我觉得3岁以上的小孩,有时运用十指在孩子的背部轻轻地扒拉几下也是可以的,类似搔痒一样,不用太大力,多做几次,也可以排排寒。 艾灸面部,如果只是灸印堂(即两眉之间),大一些的小孩也可以醒着的时候灸。我的方法是坐在孩子头的旁边,用艾条给他灸,让他闭上眼睛,烟就不会呛着他的眼。 曾经给朋友的儿子艾灸印堂,灸的时候孩子说有热气往鼻子里去,在灸了约10分钟后,孩子突然说:“我的鼻子通了”。再灸一会,他又说:“我的喉咙也不痒了”。 最近一次鱼儿醒着时候灸印堂(以前每次都是等他睡着才灸),他就说热往鼻子、两侧脸颊传,甚至传至胸部。联想鼻窦的解剖图,就不难理解热为什么会往鼻子、脸颊部传了,鼻窦都是相通的。陈日新教授的研究认为印堂穴是一个治疗鼻炎的热敏点,灸一定时间后,热感就会扩散至整个头面部,其实也是这个道理。 小漏勺多艾段的艾灸,优点是热力足,其次是面积大,一次可艾灸多个穴,可以事半功倍。 |
我为什么总结说:哮喘鼻炎要先运用捏脊、刮痧、拔罐等方法先将寒、瘀、毒拔出,再用艾火暖经络呢? 回顾给鱼儿治疗的过程:5月4日开始,是先给鱼儿敲胆经,按摩心包经,捏脊,然后是刮痧。大约10天后,在网上看到传承的拔罐法,就开始给鱼儿拔罐,拔完罐鱼儿觉得挺舒服的,因为一敲胆经他就痒。有时让鱼儿自己选择,他就说拔罐,不肯敲胆经。我继续网上看贴子,查资料。看到单桂敏老师的艾灸法、华夏小草老师的大面积艾灸法,以及陈日新教授的腧穴热敏化研究。于是买回勺子开始给鱼儿艾灸,艾条家里刚好有一盒,还是约鱼儿出世前后在单位卫生所开的艾条,一直没用过(嘿嘿,不小心成陈艾了咧)。开始艾灸后,鱼儿觉得更舒服,让他选择,他就选择艾灸了,不选择拔罐了,来我又加上了手脚反射区的按摩。到了大约6月中旬的样子,突然有一天就发现鱼儿的清嗓子、涕倒流的现象都消失了。那么这个治疗过程是敲胆经、捏脊、刮痧→拔罐→艾灸→按摩,有一个先后的顺序。 |
我认为海鱼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辩证治疗,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做到了观察疗效,然后对照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,不是人云亦云,盲目跟风,比有些专业医生做的都要好。海鱼的经历也验证了中里老师求医不如求己理念的可行性。 非常佩服,海鱼,好样的! |
原帖由 感恩的心 于 2009-9-21 11:43 发表 艾灸作为一种有效的防病治疗方法,在临床应用极为广泛,古今临床及近代实验研究都表明灸法具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。 古有“若要安,丹田、三里常不干”的谚语,强调灸法强身健体、益寿延年。艾灸是用艾绒在体表穴位上烧灼、温熨,借灸火温和的热力和药物的作用,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经散寒、行气和血、扶正祛邪,以治病保健的方法。 《扁鹊心书·住世之法》中有“保命之法,灼其第一,丹药第二,附子第三”之说。 《医学入门》提出:“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,元气坚固,百病不生”,“凡病药之不及,针之不到,必须灸之”,均说明灸法的重要性。 现代研究证明灸法可调整脏腑功能,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,抗自由基损伤,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,调节脂质代谢,改善血液流变性,调节微量元素,因此可推测灸法可改善人体的生理机能,特别是调整消化、吸收、排泄功能。 咱一般的人每天治病时最多就只灸一小时,平时保健还不用天天灸,是不会有事的。如果医生天天8小时呆在艾烟的环境里那又另当别论。 可以看看中央4台《中华医药》里的“我艾我健康”(http://space.tv.cctv.com/video/VIDE1242874732678953),那俩北京老爷子老太太,艾灸后可健康着呢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