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王彬的“中渚穴”说开去 ——回到穴位的本源
王彬在《绝地重生后又来谈谈》这个帖子里讲到历经百折千回,最终找到中渚穴解决胃积水的问题,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。以至于现在一提到“中渚”,我就会想到王彬,哈哈。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样,是通过山友的亲身经历来认识、学习穴位的,我觉得这种方法挺不错,有趣、生动又独特,有时还能有意外不到的收获。 看完王彬的帖子,我对“中渚”就产生了兴趣,对着经络图在自己手上按来按去,是必须的。它是一个三焦经上的穴位,在第四、第五掌骨间,“液门穴”向上一寸。闭上眼睛,静心按上一会儿,会打嗝,胃部有感觉,那种细微的感受身体知道,但不好描述。
“渚”这个字不太常用,我特意查了一下,《说文解字》上说“小洲曰渚”、“水岐成渚”。也就是说,“渚”是水中的一片陆地,水离了原道淹了土地。就在这一刹那,我突然明白为什么这个穴位在调理王彬的胃病会有奇效。从中医上讲,胃属土,胃里积水不下的状况,正如同水漫淹了土地。“中渚”这个穴位名,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,它对治的症状是“中土遭水淹”。“中渚”是阳经的“输穴”,五行属“木”,功用在于“疏通”。一般来说,袪小湿用“土”,治大湿用“木”。小水吸收转化即可,大水必要疏通、导引以至排出才行。回到王彬实践过程中看,的确从脾胃调理也是无效的。 最让我感到有意思的是,从网上、从书里看到 “中渚穴”主治病症里,列出的往往是:“头痛、目赤、耳鸣、耳聋、喉痹、热病,肩背肘臂酸痛、手指不能屈伸”。功能是:“清热通络,开窍益聪”。没有“胃积水”哦!没有明确列出王彬提到的用途哦! 是王彬错了吗?当然不是,实践出真知,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。王彬是对的,那就只能说是资料里看到的信息不够全面。这种情况是偶然吗?我觉得不是。王彬发现的是穴位的根本用途、穴名的根本义,漏掉如此重要的信息,说明这里面其实隐藏着很深的问题。 “中渚”这个穴名,呈现的是土遭水淹,仅有小洲显于水面。在传统的中医思维里,这个景象对应到身体里,就是中焦有水排不出去,受积水的影响胃(土)的功能失常。这种联系在中国传统的象意思维里,是自然的、清晰的、明白的。古谚讲:“一个秀才半个医”,古人常用象意思维,秀才饱读经书,对文字也有着深入理解,所以秀才读医书、理解医书是很容易的,尽管缺少临床经验,但是也能作为半个医生。而现在的我们对文字理解不深,常用的又是逻辑思维,所以看不出其中的联系。 就象父母给孩子取名,都是左思右想,内涵丰富,带着对孩子一生的期许。自古传下来的每一个穴名,也包含着命名者对穴位功用的理解概括,传递着穴位的“意象气息”。这里的“意象气息”正是所有穴位功用的源头、是根,其它的是在它之上的外延和变化。而我们现在通常忽略了“根信息”,更多地见到或关注离散的枝叶。 “中渚”能治疗“头痛、目赤、耳鸣、耳聋、喉痹、热病”等症状,就是“枝叶信息”。如果脱离了“水积中焦”的病因,只看到这些枝叶,对穴位功用和主治的理解是肤浅的。完整的信息应该是:由于水停在中土,气机不畅,有些能量比较足的人,在身体的上部会出现气有余化火、熏蒸头部孔窍,从而引发头痛、目赤等症状。这种情况下出现的“头痛”、“目赤”等症状,可以用“中渚”调理。 所以,并不是所有的“头痛、目赤、耳鸣、耳聋、喉痹”都可以用中渚治,必须是病因与“中渚”的根本义相关的才能治。其它原因导致的头痛、目赤等症,就要去找具有相应功用的穴位来治,用中渚是不行的。这其实也提醒我们如何学经穴,不能只从枝叶上学,一定要往根上走。否则,记呀记呀记,记了一大堆,真要是遇到问题,很可能想不起来,或者不清楚到底哪个行,只好挨个儿试。运气好,碰对了就治好了,运气不好,病因与穴位的功用对不上,就治不好。治好治不好,都不清楚咂回事,这样是不可能真正建立起信心的。不过,大家也别气馁,这个阶段是非常正常的,我也是从这个状态一步步趟过来的,此时说的,正是一路曲折而来经验体悟。 可能有人会问,如何从根本上学?就我个人的体会,一是从自身感知;二是回归根本义、多读经典。在这个基础上,再去学习、记忆具体的应用,就有根基、比较清晰。否则学来学去,总觉得迷迷糊糊,矛盾重重,不好用。 胆经上有一个叫“中渎”的穴位,在大腿外侧,敲胆经时经常会敲到。它看起来和“中渚”有些类似——都有“中”,都带“氵”、与水有关。“中渎”可以干什么用呢?让我们按照根本义的思路理一理:“渎”是“狭窄的水道”之意,而且这里的水还不是纯净的水。中里老师书中就提到中渎穴可治胆汁流通不畅,以及由此引发的嘴苦、两肋胀痛、头胀、乳房胀痛等。胆囊有问题的人,按中渎穴会很疼,每天坚持敲打,就可以缓解胆绞痛、胆结石、胆囊炎的症状。我还见过一个例子,用中渎穴解除了由肾结石引起的疼痛,这里治理的“狭窄的水道”就不是“肝管”、“胆管”了,换成了“尿道”了。是不是挺好玩?这种用途,书上未必查得到,但是用心往根上看,就能看到。
最后捎带提一下:“中渚”主治的病症里还有“肩背肘臂酸痛、手指不能屈伸”,这是基于穴位位置和经络循行而来的,也就是说穴位能管“当地的”和“一条线上的”,基本上每个穴位都会有这类的用途。 后续:1月23日的新发现 今天看到这个帖子(http://www.51yam.com/thread-67142-1-1.html)里提到:“外丘专治乳急病,中渎拔罐病渐轻”,原来“中渎”还可以治疗乳腺疾病,乳腺导管是乳汁的通道,也是“狭窄的水道”哦。
|
中里老师也是一直引导我们这样来学习穴位,又想起徐文兵老师在中医太美里说要出本《腧穴气象》的书来解释我们人体的361个穴位。谢谢清清静老师!赞! |
非常棒的体会,谢谢分享。 |
一看完马上找到中渚,按了不到一分钟真的打了嗝。 |